欢迎访问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官方网站!
热线电话:010-62538899/82871460
保健部
辖区妇幼工作

       (一)海淀区妇幼保健专家组创建

  依托专家组的综合知识技能及学术地位优势,畅通医疗、保健、急救网络通道,引领全区妇幼保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海淀区产科质量技术指导组于1984年成立;同年还成立海淀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组; 1986年儿童保健专家组成立;1994年10月海淀区妇女病防治专家组成立。

  1996年围产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三个专家组换届改选。

  2001年四个专家组(围产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妇女病防治)第三次换届。

  2005年专家组换届,修订专家组职责,每届任期四年,各专家组下设联络员。

  2009年2月19日第五届妇幼卫生专家组换届,新成立海淀区出生缺陷防治技术指导组;首次将ICU和麻醉专业的专家纳入围产保健专家组,进一步加强了区级危重孕产妇急救专家组的技术 力量。

  2013年1月16日第六届海淀区妇幼专家组成立,增加了重症医学、超声、阴道镜等专业的专家,专业细化,实用性强。

  2017年9月,调整成立海淀区第七届妇幼保健专家组,增加急诊急救和护理技术两个专家组,拓展了专业构成;同时设立妇幼保健专家库,让更多的专家参与海淀区培训、检查、考核、病例评 审、疑难和危重孕产妇转会诊和抢救工作。

  (二)妇幼管理工作

  1. 婚前医学检查

  1995年2月我院成立婚检科;1996~2002年海淀区婚前保健机构有5家: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空军总医院和中国人民海军总医院。 全区的婚检率一直维持在95%以上。

  2003年10月1日新《婚姻登记条例》颁布以后,调整为自愿婚前医学检查,海淀区的婚检率急剧下降,2004年降至12%,导致婚前保健机构萎缩;海淀区开展婚前保健的医疗机构仅留海淀区 妇幼保健院一家。

  2007年9月1日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有关规定,且男女双方或一方为海淀区户籍的准婚人员和婚姻登记当事人,包括驻区大专院校学生及驻区部队军人,均可在海淀区婚前保 健机构享受免费婚检服务。

  2013年调整免费婚检的项目和标准,由2007年的249.52元/对增加至480元/对。

  2. 助产相关管理工作

  ⑴产科质量

  1995年国家颁布《母婴保健法建立了对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和人员的行政许可制度;

  1996年依法对辖区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和人员进行审核、评估验收,19家助产机构 423人持母婴保健合格证(助产),每季度进行一次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评审;以后每三年进行一次母婴保健助产专项技术执业许可评估复验;形成长效机制,延续至今。

  1999年制定《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和《危重孕产妇急救工作意见》,成立以解放军总医院和北医三院为牵头单位的急救组,18家助产机构均成立了院内危重孕产妇抢救组,建立了高危孕产 妇转会诊和追访网络,解决产科紧急用血问题,初步建立了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

  2004年区卫生局牵头,海淀区围产保健专家组,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组织(第三轮)助产评估,三级助产机构8家,二^助产机构5家,一级助产机构2家,391名医护人员获得母婴保锂助产)上岗证。

  2007年3月15日,海淀区孕产妇安全形势严峻。召开了“海淀区2007年降低孕产妇死亡工作会”,成立海淀区危重孕产妇抢救领导小组和产科质量管理办公室,确定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 学第三医院为海淀区危急重症孕产妇抢救指定医院,逐步健全了危急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

  2007年海淀区圆满完成16家助产机构和人员执业许可评估工作,解放军261医院降为一级助产,武警总医院晋升三级助产。

  2009年,区财政设立危重孕产妇抢救补贴专项经费40万元,用于奖励在抢救危重孕产妇作出突出贡献的助产机构;2011年增至45万元/年,2017年危重孕产妇抢救经费增至100万元/年。

  2011年对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进行补助600元/人,由助产机构直接减免。

  2010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挂牌成立“海淀区危重孕产妇围产儿转诊救治中心”,进一步完善危急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

  2010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立海淀区危重孕产妇、围产儿转诊救治中心,刘长利副区长出席了揭牌仪式。

  2010年,海淀区共有17家医疗机构开展助产技术服务工作,其中8家医疗机构开展二级助产技术服务,9家开展三级助产技术服务;共有584名持有《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医护人 员从事助产工作。

  (2)爱婴医院创建

  1992年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率先进入首批“爱婴医院”行列,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和解放军总医院是首批北京市模范爱婴医院;1992 ~ 1996年海淀区15家医院成为“爱婴医院”;1996年海淀区 成为北京市“爱婴区县”之一。

  2002年8月海淀区卫生局、保健院组织专家对13家医院进行爱婴医院评估。

  2011年5月卫生部开展新一周期爱婴医院评估工作,并选取北京市、重庆市、湖南省、广西省开展预实验工作,海淀区荣幸成为北京市的试点区县,在领导重视,专家敬业,机构支持下圆满完 成“爱婴医院评估预实验”工作;2013年、2016年区卫计委组织专家组进行三年一次爱婴医院评估, 2017年海淀区爱婴医院增至21家。

  ⑶围产保健

  1996年海淀区“三优工程”(即优生、优育、优教工程)试点取得“全国先进”荣誉称号。

  1997年全区19家助产机构、21个街乡级医院和39个较大的自管单位开展产前检查工作。

  1998年全区围产保健工作实行自管单位与地段统一管理、城市与农村的同步管理。

  1999年开始围产保健实行计算机管理。

  2001年《围产保健手册》退出历史舞台,开始正式使用《北京市母子保健健康档案》。

  2003年由地段医院承担对未按时产检的高危孕产妇进行追访制度,开展“北京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研究”项目,指定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为“海淀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分娩中心' 为流动人口孕妇建立《北京市母子保健健康档案》。

  2008年7月23日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建立海淀区产后访视培训基地,统一培训教材和考核方案,提高产后访视质量。

  2014年2月21日,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建立孕妇建档监测预警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

  上报建立《北京市母子健康手册>Hf况,动态了解百姓的分娩意愿。

  2016年1月1日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孕妇在孕6周到户籍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北京市母子健康手册》。

  (4)出生缺陷监测

  1997年开始在全区19家助产机构对在医院分娩的孕满28周及以上至生后7天的所有出生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

  2001 ~2005年重点加强先天性心脏病的监测筛查,开展严重致死性缺陷儿评审工作。

  2003年北京市出台《北京市产前诊断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北京市产前筛查技术管理办法》,海淀区建立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网络。

  2006~2007年海淀新增上地医院、海淀医院2家产前筛查机构,2009年新增解放军总医院1 家产前诊断机构。

  2006年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和北京世纪坛医院成为国家级出生缺陷监测点,开始实施国家级妇幼卫生监测数据纸质报告和网络直报。

  2007年海淀区作为北京市出生缺陷监测及管理模式的研究项目试点区,首次将出生缺陷监测时长延长到生后1岁。

  2008年起,北京市将产前筛查纳入规范化管理。海淀区对16家产前筛查机构的人员资质、仪器设备等进行备案,建立资格考核机制。

  2009年启动全区儿科出生缺陷首报,率先在北京市开展出生缺陷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建立海淀区各医疗保健机构与儿研所的出生缺陷儿童转诊绿色通道,为出生缺陷儿童提供转诊及康复治 疗服务。

  从事产前筛查与诊断的超声和咨询医生均持证上岗,到2010年全区共有实验室筛查资格人员39名,超声筛查资格人员90名,产前咨询资格人员116名。

  3.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强化辖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与医务管理,对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两年一次的复验收,确立为基本的工作制度。

  1986年首次开展区级节育手术并发症评审会,此后毎年组织召开1次。

  1994年首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验收,共70家,334人持证。

  1996年共有72家机构和248名人员合格。

  1999年有67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265名人员合格通过了复验换证。

  2001 -2002年开展计划生育技术开展执法监督检查,查非法接生、无证实施计划生育手术违 法案例14起。

  2〇〇2年全区63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347名人员通过了复验换证。

  2002年统一使用新版本的《北京市医疗机构技术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常规>>,2008年新修订并

  使用新的《北京市计划生育技术规范》。

  2003年后改为每3年进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复验换证。

  2004年对我区9家从事中期引产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了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专项督察。

  2005年启用新的计划生育病历,由市卫生局考核的四项手术(皮下埋植术、输卵管吻合术、输精管吻合术、腹腔镜输卵管结扎术)归各区县自行考核;74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413名人员通过 了复验换证。

  2006年出台《加强海淀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技术工作的管理。

  2008年启动海淀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单位避孕药具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

  2010年全区共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71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557名。对全区 15家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督查。同年9月组织专家归纳汇总 2003?2007年海淀区计划生育并发症病例个案,命名为《计划生育手术疑难病例分析》,内部交流。

  2011年4月11日上午,海淀区人口计生委联合区卫生局在保健院召开了 “北京市预防非意愿妊娠优质服务试点”工作动员会。15家区医疗保健机构安装避孕套自动领取机,方面群众领取。

  4.妇女病防治

  1996年开展全区101个“妇女病普查单位”设备和人员情况调研,对全区高危病人的登记、追访工作进行抽查。

  1997年妇女病防治组织实施纳入社区、划片管理。

  1999年成立了海淀区妇科多发病专家指导组,实现区属单位与监测单位同一管理标准。

  2001年开展“育龄妇女享有生殖保健服务”工程,建立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档案,确定4家妇女病普查医院,实行查、治、访一条龙管理。

  2003年根据《关于加强北京市女职工妇科健康检查工作的通知对驻区83家申请开展女职工妇科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进行认证,有33家符合标准,使女职工至少两年一次体检走向规范化。

  2003年8月启动北京市“女性生殖道感染防治工程”,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海淀医院和解放军第304医院为辖区试点单位。

  2008年6月辖区17家助产医疗保健机构纳入卫生部《生殖道感染防治项目》实施点。

  2009年5月26日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折子工程之一_免费为北京市户籍适龄妇女进行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全区29个街道26所医疗保健机构参加,结果确诊宫颈癌4例,宫颈癌前病变 49例,子宫内膜癌2例,卵巢癌1例;确诊乳腺癌55例。

  2015年荣幸代表北京市迎接国家“两癌”筛查项目质控,因为组织得力,筛查项目齐全,数据准确,获得督导组的一致好评。

  5■儿童保健

  1996年,全区地段医院全面开展新生儿代访信工作;儿童体格发育的评价废除了中国九市标准,改用WHO推荐的NGHS标准。之后,每年对本区十分之一地片进行生命监测质控。

  1996年起,海淀区将托幼机构保教人员健康体检定点在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由保健院统一发放健康证明。

  1997年在全区普及高危新生儿智力监测工作,对查出智力发育可疑及异常者转保健院做进一步诊断性检查。对活动期佝偻病、中度以上贫血、体重增长及极低重儿须建专案管理。

  1999年使用统一的体弱儿登记表,规范了体弱儿管理。

  1999年起,每5年进行一次卫生保健示范托幼园所评定工作,每年组织1~2次卫生保健示范托幼园所观摩活动。

  2000年开始在全区托幼机构开展体质测试工作。

  2002年以后每3年依据《北京市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对驻区托幼机构进行评估检查,对合格的托幼园所颁发了《北京市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合格证》。

  2002年使用修订的新的《北京市散居儿童保健工作常规》。外地儿童同北京市户籍儿童享有相同的儿童保健服务质量管理。

  2004年开展北京市0~6岁儿童残疾调查,完成3738名儿童的残疾筛查,为建立完善海淀区智力、听力“筛查一转诊一反馈确诊干预”体系奠定基础。

  2005年进行全国第四次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对四季青乡、海淀乡的3704农村户口儿童进行了 3~6岁幼儿体质测试工作和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

  2005年开始在西三旗、紫竹院街道19个幼儿园开展儿童意外伤害干预项目。

  2006年开始对民办园实施年度考核。检查组成员主要由区教委的社会力量管理科、财务科、审计科、学前办、保卫科、幼儿教育研究室,保健所、保健院组成。

  2007年建立并完善海淀区儿童发育监测系统,将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心设立为区级儿童发育干预指导中心,加强区级接收基层转诊工作,转诊成功率明显提高。同年在区 级示范园评价标准中增添了卫生保健的内容,逐步改变托幼机构重教育轻保健的现状。

  2010年2月3日,海淀区医疗保健机构听力筛查仪配发暨培训会在区卫生局召开。

  6.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心

  2000年成立0~3岁儿童早教门诊。

  2003年7月12日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心成立,进一步拓展创新业务范围,优化就诊环境。

  2004年5月31日我院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心向外延伸,成立北蜂窝分中心。

  2005年8月18日,我院举行了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心迁址仪式(从小南庄社区站迁到海淀医 院行政楼)。

  2012年从海淀医院搬迁至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东南院区。

  2016年儿童早期综合发展进社区,以“海淀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社区标准化建设项目”为切

  入点,争取区财政20万元的医改创新资金支持,依托北京大学第三院和区妇幼保健院,带动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覆盖全区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服务体系,建立全区高危儿随访干预 的分层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服务规范化服务水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中关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田村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季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七家医疗保健机构获殊荣。

  (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 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

  2007年区属4家助产机构和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海淀区户籍的婚前保健人群和孕产妇(含外嫁京)进行艾滋病病毒免费检测;2008年开始我区进一步扩大实施孕产妇艾滋病病毒免 费检测医院范围,区属六家医院(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海淀区疾病控制中心、海淀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上地医院、四季青医院)为海淀区户籍孕产妇及海淀区婚嫁媳妇的抗艾滋病抗体的免费检测工作。

  2016年10月起海淀区助产机构全面实施孕产妇早孕期建档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基础三项免费筛查,中央财政转移地方和区财政共同承担125元/例筛查费用。

  2. 免费叶酸发放

  2010年5月11日,海淀区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主要对海淀区7 个涉农的乡镇中所有准备怀孕和孕3个月内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小剂量叶酸,由海淀区卫生局牵 头,海淀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协助,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负责具体实施。

  2011年6月28日海淀区全面启动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工作,并持续至今。

  3. 0~6岁儿童免费体检

  1992年起助产机构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采新生儿足跟血进行新生儿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筛查。

  2009年6月1日开始在全区开展为北京市户籍0~6岁儿童免费健康体检和新生儿先天性疾病免费筛查。

  4.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两癌检查项目

  2008年5月13日海淀区承担“卫生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全国乳腺癌筛查项目”正式启动,海淀区疾控中心、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联合为花园路街道、苏家垃镇1万名35~64岁的妇女进行乳 腺癌筛查。

  2010年在温泉镇政府开展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工作,对35~59岁妇女的妇女抽样筛查2000 人,北京老年医院承担。

  2012年海淀区继续承担第二周期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妇女免费两癌检查项目”, 8000例宫颈癌和4000例乳腺癌项目,在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北京老年医院和北京四季青医院完成。

  2014年增加HPV检测宫颈癌检查项目试点4000例,宫颈癌检查8000例,乳腺癌检查项目

  4000例,今年是筛查方案变更后的第四年。

  (三)公共卫生专项调查

  1. 全国儿童体格发育调查

  2004年6 ~ 7月参加“北京市0~6岁儿童残疾调查工作”,海淀区3个街道3738名儿童参与调查,确诊智力残疾22人,听力障碍2人,视力异常5人,肢体残疾4人,精神残疾5人。

  2005年根掘< 卫生部九市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方案》和《北京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实施方案》要求,6月20日~8月23日历时两个月,保健部儿保科牵头,参加完成全国第四次儿童体 格发育调查,四季青镇和海淀镇适龄儿童为调查对象。

  2015年承担完成全国儿童体格发育调查郊区儿童调查工作:在四季青、海淀镇、上地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家幼儿园进行,历时3个月,顺利完成2814名儿童问卷调 查和体格测量工作,海妇和北医三院历时一年半,顺利完成24周孕龄至42周孕龄新生儿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工作。圆满完成全国第五次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医院监测工作。

  2. 出生医学证明专案调研

  2011年4月27日,国家妇幼保健中心证件办专家组一行6人对海淀区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 理工作进行了督导,北京市卫生局、市妇幼保健院、海淀区卫生局、区妇幼保健院相关领导与管理人员陪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