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官方网站!
热线电话:010-62538899/82871460
中医科
中医科开展的适宜技术介绍

一、针灸

针刺

       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针刺特定的腧穴,并应用一定的手法,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传统中医疗法。此法可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此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性,疗效迅速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极少副作用。

艾灸

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法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拔毒泄热、防病保健等作用。 

二、拔罐

拔罐疗法是古老的民间疗法之一,操作简单、实用。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临床各科疾病 

三、耳穴压豆

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出现反应,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耳穴压豆简单易行,适应症广泛,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

四、刮痧

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刮痧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驱邪排毒等功效,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科的多种病症及美容、保健领域。

 

五、穴位放血

运用三棱针刺法或采血针进行穴位放血,具有开窍泄热,活血祛瘀,疏经通络,治疗顽固性痹证的作用,既适用于实证和热证,也可用于寒实证。常用于某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急性咽喉肿痛,目赤红肿,顽癣、疖痈初起、扭挫伤、疳疾、痔疮、久痹、头痛、丹毒、指(趾)麻木等。 

六、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是将药物敷布于穴位的治疗方法,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适用于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外科疾病及颈椎病、腰痛等骨科疾患,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和妇科的痛经、月经不调等病也适用此法。

七、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保留灌肠是指将药液通过肛门灌入直肠,使药物通过直肠粘膜吸收,以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的作用,具有易释放、易吸收、易扩散的特点。

适用范围:(1)盆腔炎;(2)子宫输卵管造影、妇科宫腹腔镜术后预防粘连;(3)宫外孕术后及保守治疗后、子宫内膜异位症;(4)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内生殖器良性肿瘤无手术指征者。

八、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疗法是指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依据疾病治疗的需要,选配特定的中药材组成熏蒸方剂,经过煎煮产生的热蒸汽,作用于局部皮肤或患处熏蒸,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盆腔炎、产后身痛、筋骨疼痛、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

九、超短波治疗仪

超短波治疗仪是采用电子管振荡产生超短波高频电场来进行治疗的仪器设备。能增强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调节内分泌,加强组织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达到抑菌、消炎、止痛、解痉,促进血液循环和修复,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治疗目的。适用于一切炎症疾病,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胃肠炎等内科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脉管炎等外科疾病及盆腔炎、附件炎等妇科疾病。

附:中药煎煮方法:

清代医药学家徐灵胎曰:药物虽精,而煎法失度,药必无效。要保证中药的煎煮质量,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1加水量:一般用饮用水加至超过药面2公分左右。

2浸泡时间:一般1小时左右为宜。

3煎煮火候:以武火(大火)煮至沸腾后改用文火(小火)。

4煎煮次数:两次,习称头煎、二煎

5煎煮时间:解表药:头煎沸腾后煎15-20分钟,二煎沸腾后10-15分钟;调理药(除解表药):头煎和二煎均为沸腾后煎25-30分钟。

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再分成两份,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含特殊处理的药物的处理方法:

先煎:将先煎的中药放置一小锅内,加适量水,加热至沸腾,改文火煎30分钟左右备用;其他药物头煎沸腾后将已先煎的药汁连药渣倒入共煎。

后下:在头汁煎煮完成前5分钟投入后下的药物。

包煎:将需包煎的中药装入包煎的纱布袋扎好,与其他药物同煎。

另煎:将另煎药物单独煎制,取汁与其他药汁混合服用。

烊化:将需烊化的中药放置一大小适宜并可加热的器皿中,加适量水浸泡,待胶软化后隔水蒸至胶完全融化,每次服中药时用汤匙取适量与中药兑服。

冲服:用煎好的药汁,将冲服药物搅匀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