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官方网站!
热线电话:010-62538899/82871460
妇幼信息科
科室大事记

1. 2012年12月,建立妇幼信息组,主要承担三大项工作:一是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二期(简称“妇幼二期”)应用推广和运维管理;二是辖区助产机构《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三是协助区卫健委推进海淀区妇幼信息系统建设。

2.  2012年8月组织全区21家承担妇幼保健工作的机构开展妇幼二期试点工作。

3.  2012年10月,召开“妇幼二期推广应用工作启动会”,针对部分社区及医疗保健机构无计算机或配置过低等情况,海淀区卫生局投入专项经费50余万元,给基层配发150余台计算机。2012年10月底组织全区320余家妇幼保健机构及托幼机构在万泉小学机房,分4批开展妇幼二期各个模块的应用操作培训。

4.  2012年11月1日,妇幼二期正式在海淀区各妇幼机构全面应用。

5.  2013年12月,正式成立妇幼信息科。

6.  2013年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妇幼二期孕产期保健接口开发完成,成功导入分娩和

部分出院信息。

7.  2013年12月,召开“海淀区妇幼信息系统测试工作布置会”,全区12家机构开展区妇幼信息系统测试工作。

8.  2014年妇幼信息科接管海淀区两癌筛查信息管理工作。

9.  2015年妇幼信息科接管两个国家妇幼卫生监测项目,分别是“中国危重孕产妇医院监测项目”和“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对妇幼健康服务影响监测项目”。

10. 2015年11月,编印《海淀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文件汇编》。

11. 2016年9月,妇幼信息科接管海淀区助产机构《住院分娩月报》及《医院产

科质量工作报表》、《节育手术数量和质量年报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

助项目信息管理工作。

12. 2016年10月开始,海淀区承担本区户籍1996年以后出生的机构外分娩新生

儿《出生医学证明》办理工作,妇幼信息科负责事务性管理和资料审核工作。

13. 2017年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妇幼二期产检接口开发完成,10月份产检信息从HIS

系统成功导入妇幼二期。

14. 2017年海淀区各助产机构孕产期保健信息采集工作实现全覆盖,并在妇幼二期 

 

中实现高危孕产妇“五色球”分级管理。

15. 2018年妇幼二期升级为妇幼三期,辖区内应用妇幼系统的机构用户达367个

人员用户达1258个。

16. 2018年底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完成妇幼三期接口改造,通过接口实现孕产期保健

产检、分娩及出院信息的全程导入。

17. 2019年妇幼信息科承担国家“重点地区高危孕产妇管理监测”工作,海淀区所  

有助产机构均参与,之前的调整完善生育监测项目于2018年底截止

18. 2019年妇幼信息科荣获2018年度科技进步先进集体。

19. 2019年8月,区卫健委下发文件委托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承担辖区被取消助产技

术服务资质助产机构《出生医学证明》的签发工作。

20. 2019年海淀区妇幼信息系统建设方案更改为:市妇幼信息系统下沉——用区级

网址登陆,数据在海淀区云平台,通过数据交互上传至市妇幼系统。

21. 2020年7月10日,海淀区10家医疗机构及托幼机构应用“海淀区妇幼保健信

息系统”开展试运行工作。

22. 2021年1月建立了海淀区《出生医学证明》疑难案例会商制度,凡疑难复杂的《出生医学证明》相关事件或案例,均由区卫健委妇幼科、法制科、医政科及区妇幼保健院管理人员共同研讨,协商解决。

23. 2021年2月,由于行政管辖区域变动,完成妇幼系统中9家机构属性迁转及数据迁移。

24. 2021年4月9日,海淀区妇幼信息系统(一期)通过初步验收。一期的成果主

要是承建公司解决了30多条市级层面未完成的疑难系统运维问题,此外新增的

区级三大个性化需求(辖区妇幼机构和人员资质管理、妇幼健康指标监管、0-6

岁免费体检报表)逐步建设完善。

25. 2021年6月1日开始,海淀区各助产机构全面推行出生医学证明线上申领和电

子证照工作,同时分时分段,有序开展出生数据清洗工作,推进电子证照。

26. 2021年6月份,妇幼信息科协助保健部制定了《海淀区妇幼健康数据对外提供审批制度》及《海淀区妇幼健康数据利用工作规范》,保障辖区妇幼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

27. 2021年末,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共计75个模块全面启用新版综合查询,对服务对象个人敏感信息进行部分或全部隐藏。

28. 2021年末,完成2014-2020年《出生医学证明》数据清洗工作。

29. 2021年8月,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院内信息科调岗一名计算机专业人员到妇幼信息科担任专职区级妇幼系统管理员,解决了多年来由区级妇幼保健专业人员兼职系统管理员,妇幼信息系统在区级层面运维效率低下的难题。

30. 2022年开始,区级和机构系统管理员层级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系统问题的解决率和反馈率大大提升。

31. 2022年3月,推进北京市“云上妇幼”平台在海淀区应用实施。组织辖区各级用户参加北京市“云上妇幼”平台系统培训23次,完成了平台区级管理用户38人、19家助产机构1332人、78家社区及其他医疗机构1388人,共计2758名用户的角色分配和权限配置确保各级用户能够及时登录使用“云上妇幼”平台。

32. 2022年妇幼信息系统中新增了6个功能模块,均为最新的“填报报表”和“统计报表”模块。

33. 2022年年初保障妇幼信息系统顺利迁移入政务云。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迁移至政务云,服务器迁移后,VPN和妇幼信息系统的登录网址都发生变更。为保障海淀区妇幼信息系统顺利迁移入云,妇幼信息科特邀请系统工程师对海淀区所有使用妇幼系统的人员用户进行线上培训,按照不同机构性质分别举办了四场,保证所有用户在系统入云后能够登录新网址使用妇幼系统开展工作。

34. 2022年4月推进“出生一件事”工作落地。

35. 2022年6月,为规范和落实妇幼信息系统安全检查,保健部和妇幼信息科根据《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使用及运行保障业务管理要求》和《系统用户管理规定》,对使用市妇幼系统的27名区级用户分别从密码安全、登录安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安全等方面进行了信息安全检查。

36. 2022年年中,及时清理妇幼信息系统中的无效数据信息,最终确定系统中80家机构可关闭,不仅有利于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也能使日常管理工作更高效、更统一。

37. 2022年9月,辖区内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用户登录市妇幼系统时遭受木马病毒攻击,机构VPN账号被市级系统工程师封锁,针对此问题开展一系列的应急处理。

38. 2022年9月妇幼信息科接管了辖区散居儿童保健相关报表工作。

39. 2022年完成《出生医学证明》历史数据清洗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工作。

40. 2022年11月,北京市组织专家对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医学证明》换发工作开展远程指导。

41. 2023年5月,北京市云上妇幼平台系统产后访视模块试运行。12月份,产后访视模块正式运行,实现了云上妇幼手机小程序端与电脑端的数据互通,手机端与电脑端均可实现产妇访视记录的管理,最终填报完成的信息还会传到妇幼信息系统中保存留档。

42. 创新管理方式,减少纯人工报表,高效完成相关妇幼业务报表统计上报。

43. 2023年4月1日启用第七版《出生医学证明》。

44. 2023年10月实现《出生医学证明》线上申领现场领取功能。

45. 2023年6月14日实现《出生医学证明》线上补发功能上线。

46. 2023年10月26日《出生医学证明》工作备案系统启动,对辖区内18家助产机构备案人员及医疗机构负责人终身责任承诺书签订情况进行梳理和完善,区卫健委相关领导均签订终身责任承诺书。

47. 2023年11月紧急开展《出生医学证明》专项行动。开展签发机构自查自纠两轮;开展海淀区卫健委妇幼科和妇幼信息科联合对18家签发机构进行全面督导。联合海淀区卫生监督所由海淀区卫健委妇幼科牵头,妇幼信息科参与,对辖区内4家民营机构,对异常个案和有线索的可疑病历进行现场督导。应用大数据筛查可疑个案两轮。

48. 2023年10月,辖区内要求各签发机构完成本机构内“以证件签发、印章管理、档案保存、废证处置等管理制度”为重点的专题培训以及对医疗机构负责人、产科负责人和《出生医学证明》专兼职工作人员进行法制教育。

49. 2023年由海淀区卫健委牵头,妇幼信息科组织开展辖区内《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规范培训和警示教育共五场,2场新上岗人员培训和3场专题培训。

50. 2023年完成《出生医学证明》历史数据清洗第三阶段工作。

51. 2023年10月海淀区已布置准备第四阶段数据清洗工作。

52. 2023年抓好科室党风廉政建设,统筹推进科室各项工作。

53. 2023年10月 按照北京市大数据中心统一要求,统计全区关于妇幼二期用户使用终端设备资产的盘点情况。

54. 2024年,“云上妇幼”平台系统进行了三期建设。“云上妇幼”平台系统的用户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55. 2024年云上妇幼平台系统“妇女健康服务管理”、“远程超声和远程阴道镜指导”和“助产人员库”以及”超声平台”新模块的上线

56. 2024年录制了妇幼信息系统和云上妇幼系统管理员课件,并上传到云上妇幼系统“固定课程”模块中,供各机构更换系统管理员时,随时培训、学习。

57. 2024年参与编订“云上妇幼”平台系统操作手册并发放至各机构

58. 2024年配合行政区域调整,做好妇幼信息系统数据的迁移工作,涉及14家机构。

59. 按照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卫健委有关妇幼保健数据安全工作要求,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下发文件《关于调整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VPN的通知》,要求自2024年8月23日起,停用原机构VPN账号,并按要求完成全区2000多名系统用户的全部个人VPN申报工作。

60. 2024年9月,对海淀区目前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在用的机构用户数、个人用户数、管理模式、用户质控进行全方位梳理,撰写并提交《海淀区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管理质控报告》。

61. 2024年由于北京市免费两癌政策改变,改用云上妇幼系统完成两癌检查的预约及结果录入,因此,2024年年报数据将妇幼信息系统中与云上妇幼系统合并后进行年报,同时,国统报表进行了大范围的修改,做好专项培训和审核是完成年报的至关重要的步骤。

62. 2024年9月,为提升妇幼健康统计质量和信息化水平,海淀区迎接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进行调研。

63. 2024根据《关于落实出生医学证明规范管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产科负责人主体责任,要求建立完善本机构内部监督机制,落实专人管理和各项制度,各签发机构建立本机构“出生医学证明办公室”

64. 2024年为夯实专兼职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通过云上妇幼平台,建立“海淀区《出生医学证明》岗前培训和警示教育”系列课程5个

65. 2024年5月初开始实行《出生医学证明》首次签发母亲信息实现100%人脸识别和人证合一比对要求,所有符合线上申领条件的个案,均要实现线上申领。

66. 2024年全面建设海淀区签发机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更新海淀区《出生医学证明》14项工作制度,建立系统锁定首次签发人群核实的准则,发布《海淀区重点人群出生医学证明签发解锁要求》和《海淀区重点人群解锁区级人员职责》,制定海淀区《出生医学证明》签发身份核验不通过预警预案。

67. 2024年根据北京市卫健委《出生医学证明》专项管理要求,海淀区各签发机构建立本机构《出生医学证明》办公室,建章立制,明确各级职责,并按市级要求完成机构人员重新备案工作。同时,明确各机构《出生医学证明》业务负责人和联络人,确保各级《出生医学证明》规范化工作要求的上传下达,加强层层落实。

68. 2024按国家卫健委要求,开展《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专项行动,联合区卫生监督所,对辖区内14家重点签发机构分别开展排查监督;妇幼信息科联合孕产科,排查身份核验落实情况;9家签发机构进行飞行检查;海淀区迎接北京市卫健委督查,国家二级巡视员郗淑艳带队,北京妇幼保健院群体信息科武明辉主任及相关检查人员对北京圣宝妇产医院、北京上地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医学中心和北京美中宜和北三环妇儿医院的飞行检查。

69. 2024年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产科服务和出生医学证明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函〔2024374 号)文件要求,针对进一步规范产科服务管理,强化出生医学证明监督管理,并提交工作报告

70. 2024按北京市工作要求,海淀区开展各签发机构《出生医学证明》档案存储情况调查。

71. 2024年海淀区四季青医院作为试点单位,启用手机验证的方式登录妇幼信息系统VPN

72. 2025按市级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VPN用户账号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使用互联网登录妇幼信息系统的各机构登录妇幼信息系统VPN时将正式采用用户名+手机验证码的登录方式

73. 2025年海淀区下发最新版的《vpn用户使用手册》,新增“VPN账号短信验证登录及密码重置”使用说明。

74. 20252月按北京市要求开展《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自查自纠工作,严要求完成各签发机构自查,区级全覆盖质控,和迎接市级抽查工作

75. 2025313日参加国家妇幼绩效监测迎检工作。

76. 2025年完成二三级医疗机构助产评估表标准修订。

77. 配合卫健委完成“上级单位建设的信息系统在区级使用情况”调查表,按卫健委要求梳理相关信息系统信息上报卫健委。

78. 按照区卫健委妇幼科要求,上报2024年海淀区流动儿童健康状况,包括父母信息、健康状况等内容。

79. 2025年按市级要求,海淀区分级开展“云上妇幼”平台系统机构及人员控工作,各机构自查质控报告及区级全覆盖质控,并完成报告。

80. 20255月,参加市卫健委和市妇幼召开北京市《出生医学证明》疑难案例会商,海淀区上报两例疑难案例。

81. 20257月更新辖区《出生医学证明》业务签发流程共5项。

82. 按市级要求,对全区分娩量大的机构,及建临时档多的机构选取了4家进行建临时档流程等情况的调研,为《出生医学证明》临时档人群 线上申领首次签发人群扩人群做准备。